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施文郁报道 从“降、缓、返、补”系列政策精准“滴灌”,到企业师徒制打造人才“蓄水池”,再到校企“三对接”构建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,面对经济转型期的就业大考,营口市人社部门通过靶向施策、资源扩容、能力提升等举措,为全市就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。
上半年,营口市城镇新增就业1.08万人、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.4万人,同比增幅分别达3.33%和24.07%。
在西市区创新社区的“家门口就业服务站”,求职者可以通过扫描自助服务一体机上的二维码获取全市2200余家企业发布的9000余个招聘信息。这种集政策传达与岗位信息展示于一体的“家门口就业服务站”可以同时降低供求双方的时间和交通成本,提高招聘效率。
除了线下“家门口就业服务站”的“码上聘”,线上“就业云”平台的“云带岗”和“营就业”微信小程序也是我市人社部门不断将就业服务端口前移的具体举措。截至6月末,“就业云”累计开展就业直播213场,覆盖企业6628家次,提供岗位5.2万个次,观看量达126.2万人次;提供精准就业服务1.7万人次,促成就业意向5168人次。“营就业”微信小程序注册人数突破4万人次。
今年以来,市人社部门坚持就业工作“线上+线下”双管齐下。线上不断扩大就业服务的覆盖面,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公共就业服务领域的应用,加速构建“三位一体”智能就业服务体系;线下打造“市区有网、县区有场、社区有站、小区有点”的公共就业服务格局。年底前,全市的“舒心就业”服务站将建成60个以上。
在布局就业服务最前端的背后,是一套“降、缓、返、补”政策体系的强力支撑。
年初以来,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定《营口市“春暖滨城·兴企护航”稳岗位保用工促就业助振兴行动方案》等系列惠企政策,通过减费降税、开展用工对接、提升岗位技能、创业带动就业等措施,确保全市就业形势稳定。延续实施降低失业保险等费率政策,1至6月为企业减负4940万元。允许困难企业缓缴社保费,缓解340户重点企业现金流压力。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、公益岗补贴等2085万元,惠及2684名困难群体。
政策红利转化为岗位增量,引才“朋友圈”不断扩大。在“万名高校毕业生引进计划”推动下,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先后组织敬业中板有限公司、石钢京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、辽宁希泰科技有限公司等131家企业,携带1600余个岗位赴甘肃、内蒙古、黑龙江等地27所高校开展招聘。在工作中探索建立了“企业—人社部门—高校精准对接机制”“优秀学子共享机制”“校企合作助力机制”三个精准有效的工作机制。截至目前配资盈利网,此类精准对接已促成2200份简历投递,不断为营口就业市场注入强劲动能,新增“营口市人才工作联络站”7处,校企合作成果4个。